渑池县英豪镇周家山村,村庄北倚青山半坡,南望熊耳山,掩映于草木葱茏中若隐若显,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乡村风光美卷。
5月7日,该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长锋念念不忘林下养殖羊产业,又一次到二期项目建设工地上察看进度。
该项目一期于去年11月建成,购置山羊150只,目前存栏近200只(含繁殖羊羔);项目二期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(少数民族发展任务)资金30万元实施,设计存栏500只,5月底可建成。
一路走,一路看,一路讲,赵长锋将该村“两委”领导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深度阐释。
“养羊肯定挣钱,说不挣钱是没有管理好。”该村聘用有长年养羊经验的村民担任管理员,发挥其所长,保证了成活率和存栏数;收集集体经济土地所产的玉米秸秆进行储存,极大地节约了成本。
在周家山村“两委”成员心中,养羊不是单一发展的产业,而是与其他产业息息相关,可以形成一条产业链。集体经济土地种植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,秸秆用于养殖,羊出栏后可直接出售或就地宰杀,若市场行情低迷则存入冷库……种植—养殖—出售(宰杀)—存储,每一个环节都能产业收益。
该村的集体经济土地面积由2021年的260亩,逐年扩大规模,至今已有420亩。去年种植冬小麦270亩;玉米大豆复合种植250亩、辣椒7亩,收入50万元,带动群众务工收入6万余元;今年集体经济种植面积现流转土地420余亩,种植小麦370亩,苜蓿20亩,预计收入60万元以上。
该村从30名公益岗中挑选16人从事集体经济种植、养殖工作,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难题。
在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,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。种植、养殖、光伏等全年合计收入70余万元,该村决定进行村民分红,全村546口人共分得10920元。第一次分红虽然村民拿到手的钱不多,但每逢三八、五一、六一、七一、八一、重阳等节日,该村村委会还分别为妇女、最美劳动者、儿童、党员、退伍军人、老人等出资给相应群体发放礼物慰问品;年终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“好妯娌”“五美庭院”等称号获得者也会得到奖励;大学新生有现金奖励,困难户有慰问品……这一桩桩、一件件实事不仅暖了村民的心,还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落细落实。
在良好的村风民风风气的潜移默化中,再加上微信群、党建大喇叭、走访入户、巡逻值班等大力宣传,村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,从而化解了各种纠纷和矛盾,做到了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,成功创建“三零村”。
特别是该村汉族、回族和谐共居几百年。“除饮食服饰、风俗习惯等不同,其他都一样。”在处理邻里纠纷时,每一个村干部和民事调解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、一视同仁,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。
走进回族村民聚居的洞沟自然村,“民族团结”“国泰民安”等金光闪闪的门匾挂在每家每户的大门上,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。
曾有回族村民宰牛时将血水排放到村中道路上,赵长锋发现后,以拉家常的方式与该村回族居民代表摆事实、讲道理,完美解决了问题;遇有村里重要会议,回族居民代表都会应邀请列席,听着与会人员谈思路、话发展,群策群力,共谋乡村振兴之路。回族居民代表深有感触地说:“我们积极宣扬党的好政策,践行村规民约,改变陋习,共同书写交往交流交融答卷。”
2024年,周家山村将以产业发展壮大为基础,“五星”支部创建为目标,开拓思路,锐意进取,求真务实,真抓实干,在乡村振兴的光明大道上阔步前进。
来源:河南日报客户端 记者 王雪红 通讯员 贺俊涛